逋逃之薮 bǔ táo zhī yù

abcd式
拼音bǔ táo zhī yù
注音ㄅㄨㄊㄠˊㄓㄙㄡˇ
繁体逋逃之藪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逋逃之薮的解释
比喻罪犯藏匿逃避的地方,常指犯罪分子容易藏身的地方。
出处

1.

《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庠序之教,庠序之教,逋逃之薮',意为学校是教化的地方,不应成为罪犯藏匿的地方。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社会治安,防止犯罪分子藏匿,维护社会秩序。
列子

1.

这个小区治安不好,已经成了逋逃之薮。

2.

他发现这片树林成了逋逃之薮,赶紧报了警。

3.

由于管理不善,这个市场成了逋逃之薮。

4.

为了防止这个地区成为逋逃之薮,政府加强了巡逻。

5.

他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个地方将变成逋逃之薮。

6.

遂成~,公私成患。 ★《北史·李安世传》

逋逃之薮的翻译
德语
ein Versteck für Flüchtlinge
日语
逃亡者の隠れ家
法语
un repaire de fugitifs
英语
a den of fugitives
逋逃之薮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辵(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2:同本义。
3:拖欠,欠税。
4:懈怠;拖延。
5:逃亡者。
táo
1:(形声。从辵(chuò),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2:同本义。
3:逃避,回避。
4:离开。
5:叛,离,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ǒu
1:(形声。从艸,数声。沼泽地带多长草,故从艸。本义:湖泽的通称。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2:同本义。
3: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逋逃之薮,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ǔ táo zhī yù)。abcd式组合,逋逃之薮意思是:比喻罪犯藏匿逃避的地方,常指犯罪分子容易藏身的地方。 提醒人们要注意社会治安,防止犯罪分子藏匿,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