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伏彼起 cǐ fú bǐ qǐ

abab式
拼音cǐ fú bǐ qǐ
注音ㄘˇㄈㄨˊㄅㄧˇㄑㄧˇ
繁体此伏彼起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此伏彼起的解释
形容一种事物刚刚平息,另一种事物又兴起,循环往复的状态。常用来描述连续发生或交替出现的现象。
出处

1.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2.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此伏彼起,曷时宁息?'
寓意
提醒人们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的无常性,鼓励保持警觉和适应能力。
列子

1.

夏天,公园里此伏彼起地传来了孩子们的欢笑声。

2.

商场里促销活动此伏彼起,吸引了大批顾客。

3.

社区的义工活动此伏彼起,居民们积极参与。

4.

音乐会上,观众的掌声此伏彼起,气氛热烈。

5.

校园里的社团活动此伏彼起,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

6.

各地的叛乱~。

此伏彼起的翻译
德语
einer nach dem anderen
日语
この伏彼起
法语
l'un après l'autre
英语
one after another
此伏彼起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2: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3:如此,这般。
4:乃;则。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
7:从事。
8:保持。
9: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10: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11:居处。
1:(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2:那,与“此”相对。
3:另一个事物。
4:他,他们。
1:(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同本义。
3:又。
4:起床。
5:产生;发生。
6:又。
7:开始;开端。
8:又。
9:源起;起因于。
10: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11:起义,起事,闹事。
12:又。
13:隆起,凸起,耸立。
14:又。
15:草拟。
16:使疏松。
17:扶持。
18:取。
19:出身。
20: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此伏彼起,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ǐ fú bǐ qǐ)。abab式组合,此伏彼起意思是:形容一种事物刚刚平息,另一种事物又兴起,循环往复的状态。常用来描述连续发生或交替出现的现象。 提醒人们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的无常性,鼓励保持警觉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