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于竹帛 zhù yú zhú bó

abcd式
拼音zhù yú zhú bó
注音ㄓㄨˋㄩˊㄓㄨˊㄅㄛˊ
繁体著于竹帛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著于竹帛的解释
指将文字写在竹简或丝帛上,古代的一种书写方式。
出处

1.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2.

《论语·为政》:'古者,书于竹帛,後世,贵贱不愆,於书有辨。'
寓意
强调古代书写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列子

1.

古代的学者常常著于竹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献。

2.

他研究古代文化,发现许多经典都著于竹帛。

3.

为了保存文化,古代人选择著于竹帛的方式。

4.

博物馆展出了许多著于竹帛的珍贵文物。

5.

在考古现场,发现了一批著于竹帛的古籍。

6.

不过孔子是匹夫制宪,贬天子,刺诸侯,所以不能~,只好借口说传授。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著于竹帛的翻译
德语
auf Bambus und Seide geschrieben
日语
竹簡と帛に書く
法语
écrit sur bambou et soie
英语
written on bamboo and silk
著于竹帛的字意分解
zhù
1:(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2:显现;显扬。
3:又。
4: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5:画图。
6:明了。
7:登记,记载。
8:标出。
9:建立;引申为成就。
10: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zhú
1:(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3:竹简。
4: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5:竹林。
1:(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同本义。
3:指帛书。

著于竹帛,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ù yú zhú bó)。abcd式组合,著于竹帛意思是:指将文字写在竹简或丝帛上,古代的一种书写方式。 强调古代书写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