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而不征的解释
形容一种人或事物虽然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但并不因此而张扬或炫耀,体现出一种谦虚、低调的品质。
出处
1.
《国语·齐语》:“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2.
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为'几而不征',意为接近但不显露。寓意
强调谦虚、低调的重要性,提倡内敛的品质。
列子
1.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但始终几而不征,让人钦佩。2.
她虽然成绩优异,但从不炫耀,总是几而不征。3.
公司的新产品虽然已经研发成功,但市场推广时仍然几而不征。4.
他虽然在学术界小有名气,但依然几而不征,继续潜心研究。5.
小明的绘画技艺越来越高,但每次展览时,他都几而不征。几而不征的翻译
德语
bescheiden und unauffällig
日语
謙虚で控えめ
法语
modeste et discret
英语
modest and unassuming
几而不征的字意分解
jī
1:(象形。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2:同本义。
3: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小桌子。
4:苗头;预兆。
5:政务
6: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
7:(会意。从戌。戌,兵守也。本义:细微,隐微)。
8:同本义。
9:危险。
10:接近;达到。
jǐ
1:(会意,本义:微,隐微)。
2:表示肯定观念,意思是“虽少但仍有一些”。
3:表示否定概念意思是“不多”“没有多少”。
4:表示疑问,用以询问数目的多少。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ēng
1:(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同本义。
3:征伐,发兵讨伐。
4:争夺,争取。
5:征收。
6:赋税。
7:(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8:同本义。
9:求取;索取。
10:追究;追问。
11:证明;验证。
12:征兆;迹象。
13:姓。

几而不征,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ǐ ér bù zhēng)。abcd式组合,几而不征意思是:形容一种人或事物虽然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但并不因此而张扬或炫耀,体现出一种谦虚、低调的品质。 强调谦虚、低调的重要性,提倡内敛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