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傥之才的解释
形容人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具有出众的才能和气质。
出处
1.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2.
出自《晋书·刘琨传》,其中描述刘琨“风流倜傥,英爽绝伦”,后演变为倜傥之才。寓意
强调个人才能和气质的出众,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完美。
列子
1.
他在舞台上表演时,展现出倜傥之才,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2.
这位年轻的画家以其倜傥之才,迅速在艺术界崭露头角。3.
她在辩论赛中表现出倜傥之才,逻辑清晰,言辞犀利。4.
这位作家凭借倜傥之才,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5.
他在音乐会上的即兴演奏,显示出倜傥之才,令听众惊叹。倜傥之才的翻译
德语
ein Mann von großem Talent und Charme
日语
才気あふれる魅力的な人
法语
un homme de grand talent et de charme
英语
a man of great talent and charm
倜傥之才的字意分解
tì
1:a.超然或特出的样子;b.疏远的样子。
2:洒脱,不拘束。
3:品行豪迈,不拘细节。
4:豪迈萧洒,饱有才学,卓越不凡;出众。
tǎng
1:(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2:同本义。
3:怅然自失,恍惚。
4: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5:偶然,意外地。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c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7:材资;本能。
8:刚刚。
9: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10: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11:强调确定语气。
12:姓。

倜傥之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ì tǎng zhī cái)。abac式组合,倜傥之才意思是:形容人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具有出众的才能和气质。 强调个人才能和气质的出众,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