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 guā mù xiāng dài

abac式
拼音shì bié sān rì, guā mù xiāng dài
注音ㄕˋㄅㄧㄝˊㄙㄢㄖˋㄍㄨㄚㄇㄨˋㄒㄧㄤˋㄉㄞˋ
繁体士彆三日颳目相待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解释
形容人短时间内变化很大,应当以新的眼光来看待。
出处

1.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句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寓意
提醒人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他人的变化和进步,鼓励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
列子

1.

小明最近努力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同学们对他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2.

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小李的体型有了很大变化,朋友们对他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3.

小王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新技能,公司同事对他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4.

小张通过不断学习,工作能力提升很快,领导对他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5.

小刘在短期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家人对他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翻译
德语
nach kurzer Trennung mit neuen Augen sehen
日语
短い別れの後に新しい目で見る
法语
voir avec de nouveaux yeux après une courte séparation
英语
see with new eyes after a short separation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字意分解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bié
1:(会意。从冎(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同本义。
3:分离;分开;分出。
4:区分;辨别。
5:离别;告别。
6:又。
7:又。
8:送别。
9:扭、转过去。
10:另外的,不同的。
11:特殊的。
12: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
13:各;各自。
biè
1: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7:每日,每天。
8:他日,改天。
9:往日,从前。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ié sān rì, guā mù xiāng dài)。abac式组合,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意思是:形容人短时间内变化很大,应当以新的眼光来看待。 提醒人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他人的变化和进步,鼓励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