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惨然的解释
形容曾经经历过悲惨的境遇,常用于描述过去的苦难经历。
出处
1.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九十二回:'曾不惨然,何以至此?'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
列子
1.
他回忆起小时候的艰苦岁月,不禁曾不惨然。2.
听着爷爷讲述战争年代的经历,我们都觉得曾不惨然。3.
她在自传中详细描述了自己曾不惨然的童年。4.
每当看到那些流浪汉,我总会想起自己曾不惨然的过去。5.
尽管现在生活富足,他依然忘不了曾不惨然的日子。曾不惨然的翻译
德语
einst Elend ertragen
日语
かつて悲惨を耐えた
法语
a subi la misère autrefois
英语
once endured misery
曾不惨然的字意分解
céng
1:(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3:竟,竟然;尚。
4:重叠。
zēng
1: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2:谦词。犹“末”。
3:高举的样子。
4:“增”的本字。增加。
5:乃,竟。
6: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7: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ǎn
1:(形声。从心,参声。本义:残酷,狠毒)。
2:同本义。
3:悲痛;伤心。
4:厉害;程度严重。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曾不惨然,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éng bù cǎn rán)。abcd式组合,曾不惨然意思是:形容曾经经历过悲惨的境遇,常用于描述过去的苦难经历。 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