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不僭先的解释
比喻后来的不超过先前的,强调后人不超越前人,常用于形容对前人成就的敬仰和对自己能力的谦虚。
出处
1.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你这么明白的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2.
出自《论语·子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意在强调后人不应僭越前人。寓意
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尊重前人的成就,不盲目自大。
列子
1.
他在书法展览上看到古人的作品后,感叹自己后不僭先。2.
小李虽然年轻有为,但面对前辈的成就,他总是说自己后不僭先。3.
在学术研讨会上,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研究后不僭先。4.
听到老师讲述古代诗人的故事,他深感自己后不僭先。5.
在绘画比赛中,他看到前辈的作品后,觉得自己后不僭先。后不僭先的翻译
德语
der Letzte übertrifft den Ersten nicht
日语
後が先を僭しない
法语
le dernier ne dépasse pas le premier
英语
the latter does not surpass the former
后不僭先的字意分解
hòu
1:(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同本义。
3:帝王的妻子。
4:古代指列国诸侯。
5: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6: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7:(会意。金文,从“彳”(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yāo,小),从“攵”(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8:同本义。
9:承继。
10:后代,子孙。
11:次序在后。
12: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13:后面,位置在后。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iàn
1:虚伪。
2:过分。
3:差失,罪过;乱。
xiān
1:(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2:同本义。
3:尊崇;重视。
4:首创;开始。
5:当初;先前。
6:先世;祖先。
7:前导;前驱。
8:前,时间或次序在前。
9: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
10:首要,根本。
11:上。
12: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词。
13: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14:姓。

后不僭先,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hòu bù jiàn xiān)。abcd式组合,后不僭先意思是:比喻后来的不超过先前的,强调后人不超越前人,常用于形容对前人成就的敬仰和对自己能力的谦虚。 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尊重前人的成就,不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