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解释
形容做事不求名利,不逃避责任,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出处
1.
《孙子·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2.
出自《论语·子路》,原文为“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危行。”后人引申为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寓意
强调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鼓励人们在做事时不计较个人得失。
列子
1.
他在公司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深受同事们的敬重。2.
作为志愿者,她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默默地为社区服务。3.
他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4.
在家庭中,父亲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承担了所有的责任。5.
她在学校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同学。6.
兵法,~,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翻译
德语
voranschreiten ohne Ruhm zu suchen, zurückweichen ohne Schuld zu meiden
日语
進んで名を求めず、退いて罪を避けず
法语
avancer sans chercher la gloire, reculer sans éviter le blâme
英语
advance without seeking fame, retreat without avoiding blame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字意分解
jìn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同本义。
3:超过。
4:入,走入。
5:奉献。
6:任官;出仕。
7:推荐。
8:登。
9:促进,增强。
10:推崇,赞扬。
11:终止;竭尽。
12:钱财。
13: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14:层。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qiú
1:(《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裘”的古字。皮衣。
3:请求;干请;乞助。
4: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索取。
6:探索。
7:责备,责求。
8:招来。
9:贪求;贪婪。
10:聚合。
11:贿赂。
12:姓。
mí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
7:名字;名称。
8:名声,名誉,名望。
9:名义。
10: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11:大的。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ìn bù qiú míng, tuì bù bì zuì)。abac式组合,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意思是:形容做事不求名利,不逃避责任,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强调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鼓励人们在做事时不计较个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