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缛节的解释
形容繁琐的礼节和复杂的规矩,常用于表达对某些仪式或规定的不满。
出处
1.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2.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繁文缛节,令人不堪其扰。'寓意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避免不必要的繁琐,追求简洁高效。
列子
1.
婚礼上的繁文缛节让新人感到疲惫不堪。2.
公司年会上的繁文缛节让员工们觉得浪费时间。3.
朋友聚会本应轻松愉快,结果被繁文缛节搞得气氛沉重。4.
家长会上的繁文缛节让家长们感到不耐烦。5.
传统节日的繁文缛节让年轻人觉得难以适应。6.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以及唠叨的碎话。 ★鲁迅《坟·看镜有感》繁文缛节的翻译
德语
aufwendige Formalitäten
日语
煩瑣な形式
法语
formalités complexes
英语
elaborate formalities
繁文缛节的字意分解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rù
1:(形声。从糸(mì),辱声。本义:繁密的彩饰)。
2:同本义。
3:烦琐;对…阐述过详。
jiē
1:——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jié
1:(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3:骨节,节骨眼,关键。
4: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5:气节;节操。
6:节令,节气。
7:节度。
8: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9: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10:节拍,节奏。
11: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12: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13: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14:减省。
15:节制;管束。
16:调节。
17:高峻的样子。

繁文缛节,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án wén rù jié)。abcd式组合,繁文缛节意思是:形容繁琐的礼节和复杂的规矩,常用于表达对某些仪式或规定的不满。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避免不必要的繁琐,追求简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