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皮涎脸的解释
形容人厚颜无耻、不知廉耻的样子,常用来表示对某人的不满或厌恶。
出处
1.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姚长庚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2.
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原文中描述了一个无耻官员的丑态。寓意
提醒人们要有自尊和廉耻,避免厚颜无耻的行为。
列子
1.
他总是涎皮涎脸地向别人借钱,从来不打算还。2.
每次聚会他都涎皮涎脸地要别人请客,真是让人厌恶。3.
那个涎皮涎脸的家伙又在办公室里说些不三不四的话。4.
他涎皮涎脸地向老板要求加薪,结果被拒绝了。5.
她总是涎皮涎脸地要求别人帮她做事,真是不懂得自尊。涎皮涎脸的翻译
德语
schamlos und dreist
日语
厚顔無恥
法语
sans vergogne et effronté
英语
shameless and brazen
涎皮涎脸的字意分解
xián
1:(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2:同本义。
3:粘液。
4:流口水。
5:贪羡,贪图。
6:嬉笑貌。
pí
1:(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同本义。
3:兽皮。
4:皮毛;皮革。
5: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xián
1:(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2:同本义。
3:粘液。
4:流口水。
5:贪羡,贪图。
6:嬉笑貌。
liǎn
1:(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同本义。
3: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4: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5:脸色;脸上的表情。

涎皮涎脸,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án pí xián liǎn)。abac式组合,涎皮涎脸意思是:形容人厚颜无耻、不知廉耻的样子,常用来表示对某人的不满或厌恶。 提醒人们要有自尊和廉耻,避免厚颜无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