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之门外的解释
比喻不让某人进入或参与,拒绝接纳或排斥某人。
出处
1.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2.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臣恐天下之士,闭门而不肯与我国交往也。' 后演变为拒之门外。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表现,避免被他人拒绝或排斥。
列子
1.
他因为表现不好被公司拒之门外。2.
她因为迟到多次被俱乐部拒之门外。3.
小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拒之门外。4.
因为没有邀请函,他被婚礼拒之门外。5.
因为不符合标准,他的申请被学校拒之门外。6.
他被~,只好悻悻而归。拒之门外的翻译
德语
ausschließen
日语
門前払い
法语
refuser l'entrée
英语
keep out
拒之门外的字意分解
jù
1:(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2:同本义。
3:拒绝,抵制。
4:占据。
5:方形阵势。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m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3: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4:门前,门口。
5: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6:门径;诀窍。
7:家;家族。
8: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9:守门。
10:攻门。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拒之门外,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ù zhī mén wài)。abcd式组合,拒之门外意思是:比喻不让某人进入或参与,拒绝接纳或排斥某人。 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表现,避免被他人拒绝或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