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之无甚高论的解释
表示自己对某事没有特别高深的见解或看法,常用来表示谦虚。
出处
1.
《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2.
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后人以此概括为‘卑之无甚高论’。寓意
强调谦虚谨慎的态度,提醒人们在表达见解时保持谦逊。
列子
1.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卑之无甚高论,希望大家多多指教。2.
他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只是卑之无甚高论,不敢妄加评论。3.
在讨论会上,他谦虚地说自己的见解只是卑之无甚高论。4.
面对复杂的问题,她总是以卑之无甚高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5.
在朋友的聚会上,他总是以卑之无甚高论来避免争论。6.
~,严绝宋元明,而取法乎唐,亦足自立矣。 ★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七》卑之无甚高论的翻译
德语
Ich habe keine tiefen Einsichten.
日语
私には深い見解はありません。
法语
Je n'ai pas de grandes théories.
英语
I have no profound insights.
卑之无甚高论的字意分解
bēi
1:(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2:地位低微。
3: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4:衰微,衰弱。
5:素质低下。
6:谦恭。
7:轻视,小看。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shèn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甘,从匹。甘是快乐,匹,匹耦。沉溺于男女欢情。本义:异常安乐)。
2:同本义。
3:过分。
4:厉害,严重。
5:盛,大。
6:深厚。
7:重要。
8: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9:诚,真。
10:超过,胜过。
11:引申为宠爱配偶 。又凡事之过皆曰甚。古者读若耽,声转为常枕切。”张舜徽注:“许云甘匹耦者,谓沈于色也。”。
12:责备。
shén
1:疑问代词。什么
2:为什么,怎么

卑之无甚高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abcd式组合,卑之无甚高论意思是:表示自己对某事没有特别高深的见解或看法,常用来表示谦虚。 强调谦虚谨慎的态度,提醒人们在表达见解时保持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