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试不第的解释
屡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形容多次尝试但都未能成功。
出处
1.
明·张岱《家传》:“先子屡困场屋,抑郁牢骚,遂病翻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大世兄的诗好虽好,然而还总带着牢骚,这便是屡试不第的样子。”2.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屡试不第,只得在家读书。'寓意
强调坚持不懈和面对挫折的勇气,提醒人们失败是成功之母。
列子
1.
小李屡试不第,决定放弃考研,转而投身创业。2.
虽然屡试不第,他依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成就。3.
王老师鼓励学生不要因为屡试不第而气馁,要继续努力。4.
他屡试不第后,决定出国深造,寻找新的机会。5.
尽管屡试不第,朋友们依然对他充满信心,相信他终会成功。6.
本人善经史、工诗文、精丝竹,却~。 ★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七屡试不第的翻译
德语
wiederholt Prüfungen nicht bestehen
日语
何度も試験に落ちる
法语
échouer à plusieurs reprises aux examens
英语
repeatedly failing exams
屡试不第的字意分解
lǚ
1:(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shì
1:(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2:同本义。
3:尝试。
4:初次使用。
5:试验。
6:考查;考试。
7:试探;刺探。
8: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等行为。
9:相当于“姑且”。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ì
1:(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2: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3:大官的住宅。本指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也通称上等房屋为第。
4:科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的功名。
5:仅;只;只是;尽管;只管。

屡试不第,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ǚ shì bù dì)。abcd式组合,屡试不第意思是:屡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形容多次尝试但都未能成功。 强调坚持不懈和面对挫折的勇气,提醒人们失败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