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心不愧 yú xīn bù kuì

abac式
拼音yú xīn bù kuì
注音ㄩˊㄒㄧㄣㄅㄨˋㄎㄨㄟˋ
繁体于心不愧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心怀愧疚
  • 内疚不安
  • 良心不安
于心不愧的解释
指做事问心无愧,没有感到内疚或不安。
出处

1.

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吾心安,吾何以愧乎?'
寓意
强调做人要坦荡无私,不因外界评价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列子

1.

他虽然没有得到奖项,但于心不愧,因为他已经尽了全力。

2.

即使被误解,她依然于心不愧,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做错。

3.

面对质疑,他于心不愧,因为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4.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他于心不愧,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5.

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于心不愧,因为他已经尽力而为。

于心不愧的翻译
德语
mit einem reinen Gewissen
日语
心がけが清らかである
法语
avec une conscience tranquille
英语
with a clear conscience
于心不愧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uì
1:(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同本义。同“媿”。
3:折辱人;使羞惭。
4:责人罪咎。

于心不愧,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ú xīn bù kuì)。abac式组合,于心不愧意思是:指做事问心无愧,没有感到内疚或不安。 强调做人要坦荡无私,不因外界评价而动摇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