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勃勃 shēng qì bó bó

abab式
拼音shēng qì bó bó
注音ㄕㄥㄑㄧˋㄅㄛˊㄅㄛˊㄅㄛˊㄅㄛˊ
繁体生氣勃勃勃勃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生气勃勃的解释
形容生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状态,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充满生机和活力。
出处

1.

清·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全国各方面皆生气勃勃,精力弥满。”

2.

出自《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人用'生气勃勃'来形容年轻人的朝气。
寓意
强调生命力的旺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人们保持活力。
列子

1.

公园里的花朵盛开,生气勃勃,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2.

新来的员工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整个团队变得生气勃勃。

3.

春天到来,校园里到处都是生气勃勃的景象。

4.

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显得生气勃勃。

5.

经过整修的社区变得生气勃勃,居民们纷纷表示满意。

6.

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徐迟《特写选·序言》

生气勃勃的翻译
德语
lebendig und voller Energie
日语
生気に満ちている
法语
plein de vitalité
英语
full of vitality
生气勃勃的字意分解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1:(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同本义。
3: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4:空气。
5:气象。
6:气味。
7:呼吸;气息。
8:景象;气氛。
9:指人的元气。
10:指精神状态,情绪。
11:气焰;权势。
12: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13:用具,工具。
14:向人求讨。
1:(形声。从力,孛(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2:兴起;旺盛。
3:乖戾。
4:变容、变色的样子。
5:粉末;粉状物。
6:姓。
1:(形声。从力,孛(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2:兴起;旺盛。
3:乖戾。
4:变容、变色的样子。
5:粉末;粉状物。
6:姓。

生气勃勃,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ēng qì bó bó)。abab式组合,生气勃勃意思是:形容生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状态,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充满生机和活力。 强调生命力的旺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人们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