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风的解释
形容一种清凉、清爽的风,常用来比喻清廉、正直的品格。
出处
1.
清·王晫《今世说·雅量》:“[丁药园]谪居五载,略无迁谪状,躬耕自乐,洒然有箕山之风。”2.
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箕山之风,吹之则凉',比喻一种清凉之风。寓意
强调保持清廉和正直的品格,象征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
列子
1.
他在公司里一直保持着箕山之风,深受同事们敬重。2.
即使身居高位,他依然保持着箕山之风,不为名利所动。3.
她的为人就像箕山之风,清新而又令人心旷神怡。4.
在那个复杂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箕山之风,令人钦佩。5.
他以箕山之风自勉,始终保持着清廉的品格。箕山之风的翻译
德语
der Wind von Jishan
日语
箕山の風
法语
le vent de Jishan
英语
the wind of Jishan
箕山之风的字意分解
jī
1:(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同本义。
3: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4:星宿名 ,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5: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ji
1:——见“簸箕”(bòji)。
shān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3:形状像山的东西。
4:特指“五岳”。
5:指酒肆的楼上。
6:粗俗。
7: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fēng
1:(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同本义。
3:风俗;风气。
4:风范,气度,韵致。
5:风声,消息。
6:“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7:男女间的情爱。
8:刮风;起风。
9:走逸。
10:嬉戏。
11:癫狂。
12:(fán)。大凡,大概。
13:姓。
fěng
1:讽刺;委婉劝告
fèng
1:比喻感化。

箕山之风,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ī shān zhī fēng)。abcd式组合,箕山之风意思是:形容一种清凉、清爽的风,常用来比喻清廉、正直的品格。 强调保持清廉和正直的品格,象征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