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口鸣舌的解释
形容在弄堂口大声喧哗或吵闹,常用于描述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
出处
1.
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鸣舌,只足饰非。”2.
出自民间的口头表达,具体来源不详。寓意
表达街头巷尾的热闹和生活气息,体现社区的活力。
列子
1.
小区的弄口总是弄口鸣舌,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2.
每逢节假日,弄口鸣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3.
他走在弄堂里,听到弄口鸣舌,不禁驻足观看。4.
弄口鸣舌的声音,让这个老街区充满了生活气息。5.
每次经过弄口,总能听到弄口鸣舌的声音,让人感到亲切。6.
请不要~了。弄口鸣舌的翻译
德语
Lärm am Gassenende
日语
路地口で騒がしい
法语
bruit à l'entrée de la ruelle
英语
noisy at the alley entrance
弄口鸣舌的字意分解
nòng
1:(会意。上为“玉”,下为“廾”(即廾,gǒng)。指双手玩赏玉器。本义:用手把玩;玩弄)。
2:同本义。
3:戏耍;游戏。
4:作弄;期侮。
5:演奏乐器。
6:玩赏。
7:做;搞。
8:妆饰。
9:设法争得。
10:乐曲。
11:巷中巷。
lòng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míng
1:(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同本义。
3: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泛指发声。
5: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震惊。
7:申告。
8:言说;称说。
9:闻名,著称。
10: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shé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弄口鸣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òng kǒu míng shé)。abac式组合,弄口鸣舌意思是:形容在弄堂口大声喧哗或吵闹,常用于描述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 表达街头巷尾的热闹和生活气息,体现社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