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言则乱 wàng yán zé luàn

abcd式
拼音wàng yán zé luàn
注音ㄨㄤˋㄧㄢˊㄗㄜˊㄌㄨㄢˋ
繁体妄言則亂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妄言则乱的解释
指胡乱说话会导致混乱,强调言论不当的后果。
出处

1.

《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言则乱,动则危。'
寓意
提醒人们要谨慎言辞,避免因为不负责任的言论而引起混乱。
列子

1.

聚会上有人妄言则乱,结果大家意见不合,气氛变得尴尬。

2.

讨论方案时,同事妄言则乱,导致会议无法顺利进行。

3.

班级活动中,班长提醒大家不要妄言则乱,以免影响团结。

4.

家庭聚会时,亲戚们妄言则乱,引发了不必要的争吵。

5.

在朋友圈里妄言则乱,容易引起误会和不满。

妄言则乱的翻译
德语
unüberlegtes Reden führt zu Chaos
日语
むちゃくちゃに話すと混乱を招く
法语
parler à tort et à travers conduit au chaos
英语
reckless talk leads to chaos
妄言则乱的字意分解
wàng
1:(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2:同本义。
3:虚妄,极不真实。
4:不法,胡作非为。
5:狂乱,毫无约束。
6:荒谬,荒诞。
7:相当于“凡”。平庸。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7:做,作。
8:正相反。
9:表示相反或对照。
10:表示平列关系。
11: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12: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13: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14: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15: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16: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17: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18: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luàn
1:(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2:同本义。
3:治理。
4:扰乱;打乱;使乱。
5:淫乱,玩弄。
6:败坏;破坏。
7:为丧事奔忙。
8:烦乱。
9:横渡。
10:昏乱;迷乱。
11:混乱;无秩序。
12:混杂,杂。
13:随意,随便;任意。
14:叛乱;动乱;不安定。
15:又。
16:又。
17:淫乱的事,男女胡乱的性交。
18:危害;祸乱。
19:乐章的尾声叫做乱 。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

妄言则乱,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àng yán zé luàn)。abcd式组合,妄言则乱意思是:指胡乱说话会导致混乱,强调言论不当的后果。 提醒人们要谨慎言辞,避免因为不负责任的言论而引起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