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夫俗子 fàn fū sú zǐ

abcd式
拼音fàn fū sú zǐ
注音ㄈㄢˋㄈㄨˊㄙㄨˊㄗˋ
繁体販夫俗子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贩夫俗子的解释
贩夫俗子指的是从事贩卖的小商贩和普通老百姓,常用来泛指社会底层或平民百姓。
出处

1.

明·顾大典《青衫记·茶客娶兴》:“况且刘员外是个为客的人,贩夫俗子,教我怎生伴着他。”

2.

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他是个贩夫俗子,怎敢高攀?'
寓意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体现对平民的尊重和理解。
列子

1.

街头巷尾的贩夫俗子们都在讨论着节日庆典的安排。

2.

贩夫俗子们对新开的市场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增加他们的收入。

3.

在那个年代,贩夫俗子们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他们依然乐观面对。

4.

贩夫俗子们常常聚集在茶馆里,聊着家常琐事。

5.

即使是贩夫俗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和未来。

贩夫俗子的翻译
德语
Gewöhnliche Leute
日语
庶民
法语
gens ordinaires
英语
common people
贩夫俗子的字意分解
fàn
1:(形声。从贝,反声。本义:贱买而贵卖的人)。
2:同本义。
3:古国名。
4:买货出售。
5:比喻叛卖。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同本义。
3:女子的正式配偶。
4: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剑衣。
6:足背。
7:再,又一次。
1: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贩夫俗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àn fū sú zǐ)。abcd式组合,贩夫俗子意思是:贩夫俗子指的是从事贩卖的小商贩和普通老百姓,常用来泛指社会底层或平民百姓。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体现对平民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