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至 wú suǒ bù zhì

abcd式
拼音wú suǒ bù zhì
注音ㄇㄛˊㄙㄨㄛˇㄅㄨˋㄓˋ
繁体無所不至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无所不至的解释
形容做坏事到了极点,无所不用其极。
出处

1.

《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

《礼记·乐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后人演变为'无所不至',用以形容坏事做得极端。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邪恶行为,维护道德底线。
列子

1.

小偷为了偷到贵重物品,真是无所不至,竟然连老人都不放过。

2.

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伤害朋友,真是无所不至。

3.

这个骗子为了钱财,真是无所不至,连亲人都被他欺骗。

4.

为了赢得比赛,他无所不至,甚至使用了违禁药物。

5.

为了报复,他无所不至,连无辜的旁人都成了他的目标。

6.

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无所不至的翻译
德语
zu allen Mitteln greifen
日语
手段を選ばない
法语
recourir à tous les moyens
英语
go to any lengths
无所不至的字意分解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suǒ
1:(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2:“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3:地方。
4: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5:着落;结果。
6:表示结构。
7: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8: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9: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10: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11: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12: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13: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14:用于建筑物。
15:尚,还。
16: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17: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18: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19:许多的,多种的。
20:可以的。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ì
1:(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3:来;去。
4: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5:深。
6:得当;恰当。
7:真挚;诚挚。
8:周到。
9:大。
10:极;最。
11:一定;必。
12:竟,竟然。
13:夏至、冬至的简称。
14: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15: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16:准则。
17:乃;乃至;以至。
18:至于,甚至于 ——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19:到…时候。

无所不至,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suǒ bù zhì)。abcd式组合,无所不至意思是:形容做坏事到了极点,无所不用其极。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邪恶行为,维护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