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不动 jì rán bù dòng

abac式
拼音jì rán bù dòng
注音ㄐㄧˋㄖㄢˊㄅㄨˋㄉㄨㄥˋ
繁体寂然不動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寂然不动的解释
形容一种极度安静、毫无动静的状态,常用来描述环境或人的状态。
出处

1.

《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2.

出自《庄子·齐物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寓意
强调一种极致的宁静与安详,提醒人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列子

1.

图书馆里的人们都寂然不动地读书。

2.

深夜的公园里,寂然不动,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3.

他坐在那里,寂然不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4.

大家在冥想课上,寂然不动地感受着内心的平静。

5.

雪后的山村,寂然不动,显得格外宁静。

6.

偏偏三督~,遵令解职,江西、安徽、广东三省,平静如常。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六回

寂然不动的翻译
德语
still und unbeweglich
日语
静寂にして動かず
法语
silencieux et immobile
英语
silent and motionless
寂然不动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2:同本义。
3: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4:寂寞;孤单;冷落。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òng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7:做;操作;劳作。
8:动不动,常常。

寂然不动,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ì rán bù dòng)。abac式组合,寂然不动意思是:形容一种极度安静、毫无动静的状态,常用来描述环境或人的状态。 强调一种极致的宁静与安详,提醒人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