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不及众的解释
意思是处罚不能涉及所有人,强调惩罚要有针对性,不能株连无辜。
出处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罚有大者,小者弗及,众者弗胜。'
寓意
强调公正处理问题,避免株连无辜,体现对个体的尊重和公平原则。
列子
1.
在处理班级矛盾时,老师坚持罚不及众的原则,只惩罚了主要责任人。2.
公司在调查财务问题时,遵循罚不及众的原则,避免了无辜员工受到牵连。3.
小区物业在处理违规停车问题时,罚不及众,只处罚了违规车主。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秉持罚不及众的理念,不应因为一个孩子犯错而惩罚所有孩子。5.
在团队活动中,领导者强调罚不及众,确保团队成员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失误而受到不公平的处罚。6.
人们都知道~,因此出现现今的局面。罚不及众的翻译
德语
Bestrafung sollte nicht die Masse betreffen
日语
罰は大衆に及ばない
法语
La punition ne doit pas impliquer la masse
英语
Punishment should not involve the masses
罚不及众的字意分解
fá
1:(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lì,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2:同本义。
3: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4:讨伐;杀。
5:出钱赎罪。
6:发誓。
7:刑罚。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í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7:连累;关联。
8:供应。
9:趁。
10:和,与。
1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12:——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1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14:姓。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罚不及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á bù jí zhòng)。abcd式组合,罚不及众意思是:意思是处罚不能涉及所有人,强调惩罚要有针对性,不能株连无辜。 强调公正处理问题,避免株连无辜,体现对个体的尊重和公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