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辫子的解释
比喻无中生有地找别人的错处或缺点,故意挑剔或揭发别人的隐私。
出处
1.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不管大家说什么,再不堪入耳,再反动再下流,一不打棍子二不揪辫子三不记黑帐。”2.
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你只管揪他的辫子,哪里肯放松?'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无端挑剔他人,学会宽容和尊重他人。
列子
1.
小明总是揪同学的辫子,弄得大家都不喜欢和他玩。2.
她总是揪别人的辫子,结果自己也成了被揪的对象。3.
每次聚会,他总喜欢揪别人的辫子,弄得大家都很不自在。4.
妈妈批评小红说她不应该揪弟弟的辫子。5.
他因为揪同事的辫子而在公司里树敌不少。6.
我们不~,不打棍子。揪辫子的翻译
德语
Kleinigkeiten suchen
日语
難癖をつける
法语
chercher des poux
英语
nitpick
揪辫子的字意分解
jiū
1:(形声。从手,秋声。本义:收聚)。
2:同本义。
3:抓;扯住。
4:抽打。
biàn
1:交织,编结。也作“编”。
2:发辫。分股编紧的头发。
z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zì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揪辫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iū biàn zi)。abac式组合,揪辫子意思是:比喻无中生有地找别人的错处或缺点,故意挑剔或揭发别人的隐私。 提醒人们不要无端挑剔他人,学会宽容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