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噬的解释
形容吃东西时贪婪而急切的样子,也比喻做事急躁、不顾一切。
出处
1.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2.
出自《南史·齐本纪下》:'齐高帝素好盘游,每宴饮,常至夜分,食则狼吞虎噬,无复常礼。'寓意
提醒人们在进食或做事时要保持适度和礼仪,避免急躁和贪婪。
列子
1.
他饿极了,回到家后狼吞虎噬地吃着晚餐。2.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狼吞虎噬地补充能量。3.
小狗见到骨头,立刻狼吞虎噬地啃起来。4.
孩子们在野餐时,狼吞虎噬地吃着三明治。5.
他狼吞虎噬地吃完早餐,匆忙赶往学校。6.
自此以入,司牧之官,必能扫除一切苛政……去害马以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方。《花月痕》第五十回狼吞虎噬的翻译
德语
hinunterschlingen
日语
むさぼるように食べる
法语
engloutir
英语
gobble up
狼吞虎噬的字意分解
láng
1:(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同本义。
3:凶狠。
4:姓。
tūn
1:(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同本义。
3:吞并,消灭掉。
4:容纳。
5:忍受。
6:痴呆。
hǔ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hù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shì
1:(形声。从口,筮(shì)声。本义:咬)。
2:同本义。
3:吞。
4:无义。

狼吞虎噬,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láng tūn hǔ shì)。abcd式组合,狼吞虎噬意思是:形容吃东西时贪婪而急切的样子,也比喻做事急躁、不顾一切。 提醒人们在进食或做事时要保持适度和礼仪,避免急躁和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