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然仁者 ǎi rán rén zhě

abcd式
拼音ǎi rán rén zhě
注音ㄞˇㄖㄢˊㄖㄣˊㄓㄜˇ
繁体藹然仁者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蔼然仁者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和蔼可亲、仁爱宽厚的样子。
出处

1.

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2.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盖以德为乐,犹以色为乐,蔼然仁者也。'
寓意
强调一个人品德高尚、待人友善的美好品质。
列子

1.

老师对待学生总是蔼然仁者,深受学生爱戴。

2.

爷爷每次见到孙子总是蔼然仁者,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3.

邻居大妈对小区里的孩子们总是蔼然仁者,常常给他们糖果。

4.

在社区活动中,志愿者们以蔼然仁者的态度帮助老人。

5.

每次家庭聚会,叔叔总是以蔼然仁者的姿态与大家聊天。

6.

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之言。 ★朱自清《儿女》

蔼然仁者的翻译
德语
gutartig und gütig
日语
優しく慈悲深い
法语
bienveillant et gentil
英语
kind and benevolent
蔼然仁者的字意分解
ǎi
1:树木生长繁茂。
2:盛多的样子。
3:和气,态度好。
4:云气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rén
1:(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3:有德者之称。
4:旧指有仁德的人。
5: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6:完美的道德。
7:仁政。
8:恩惠。
9:同情, 怜悯。
10:人。
11:古县名。
12:水名。
13: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
14:温润。
15:亲爱。
16:同情;怜悯。
17:思念。
18:姓。
zhě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5:指代事或物。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7: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8: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9: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10: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11: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12:表示祈使语气。
13:表示商榷。
14: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15:“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16:轻狂。
17:虚假,不老实。
18:(zhū)。众多。
19:假借,借口。

蔼然仁者,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ǎi rán rén zhě)。abcd式组合,蔼然仁者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和蔼可亲、仁爱宽厚的样子。 强调一个人品德高尚、待人友善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