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不出头的解释
比喻人或事物不愿意出头露面,保持低调或隐匿的状态。
出处
1.
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谐据》:“李安义于门上大书‘午’字而去。或问其故,答曰:‘牛不出头耳。’”2.
出自《庄子·山木》,原文为'牛不出头,恐其角触人',后演变成此成语。寓意
强调低调做人做事的态度,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不宜出风头。
列子
1.
小李在公司里一直牛不出头,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2.
虽然他很有才华,但他一直牛不出头,不喜欢出风头。3.
在班级活动中,他总是牛不出头,甘愿做幕后英雄。4.
她在朋友圈里牛不出头,喜欢安静的生活。5.
虽然他有机会晋升,但他还是选择牛不出头,继续做自己的事。牛不出头的翻译
德语
unauffällig bleiben
日语
控え目にする
法语
rester discret
英语
keep a low profile
牛不出头的字意分解
ni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3:星名。牛宿的省称。
4: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5: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hū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7:使出;拿出;取出。
8:发出,发布。
9:逃亡。
10: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tóu
1:(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物的两端或末梢。
4:特指敌对的人。
5:头部有发部分。
6: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7: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8:件,桩。
9: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10: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tou
1:名词后缀。
2:方位词后缀。

牛不出头,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iú bù chū tóu)。abac式组合,牛不出头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不愿意出头露面,保持低调或隐匿的状态。 强调低调做人做事的态度,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不宜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