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丝燕麦 tù sī yàn mài

abac式
拼音tù sī yàn mài
注音ㄊㄨˋㄙㄧㄢˋㄇㄞˋ
繁体兎絲燕麥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兔丝燕麦的解释
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常用来比喻混乱的状况。
出处

1.

《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这会子兔丝燕麦的来了,还不快些儿去。”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持秩序和条理,避免混乱。
列子

1.

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本和衣服,简直是兔丝燕麦。

2.

她把所有的材料都混在一起,搞得兔丝燕麦的。

3.

这个项目管理得不好,进度表和计划书都成了兔丝燕麦。

4.

他把所有的文件都堆在一起,变成了兔丝燕麦。

5.

这个文件夹里面的文件都是兔丝燕麦的,完全找不到想要的资料。

6.

他当的是~般的官。

兔丝燕麦的翻译
德语
ein Durcheinander
日语
ごちゃごちゃ
法语
un désordre
英语
a mess
兔丝燕麦的字意分解
1:(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2:同本义。
3:古代车制 。舆下方木,伏于毂上轴内两旁,用以承舆者。名优兔,省称为兔。
1:(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2:同本义。
3: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4:线。
5:丝织品。
6: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7: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8:缫丝;纺丝。
9: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10: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11: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yān
1:古国名。
2: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3:周代诸侯国名。姞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4: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5:河北省的别称 。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6:山名,燕山 ,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7:姓。
yàn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2:同本义。
3:白颈鸦。
4: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5:亵渎;轻慢。
6:宴饮;宴请。
mài
1:(形声。甲骨文字形。从攵(zhí),来声。“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麦子)。
2:同本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
3:姓。

兔丝燕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ù sī yàn mài)。abac式组合,兔丝燕麦意思是: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常用来比喻混乱的状况。 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持秩序和条理,避免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