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头鬼脑 zéi tóu guǐ nǎo

abac式
拼音zéi tóu guǐ nǎo
注音ㄗㄟˊㄊㄡˊㄍㄨㄟˇㄋㄠˇ
繁体賊頭鬼腦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贼头鬼脑的解释
形容人鬼鬼祟祟、诡计多端的样子,常用于贬义。
出处

1.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我总疑着他。”

2.

出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五十回:“那厮贼头鬼脑,必非良善之辈。”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行为鬼祟、心怀不轨的人,提倡正直和诚实。
列子

1.

小明看到那个贼头鬼脑的人在街角徘徊,觉得他肯定不怀好意。

2.

他总是贼头鬼脑地在考试时偷看别人的答案。

3.

那个贼头鬼脑的小偷在商场里偷偷摸摸地行窃。

4.

她觉得那个贼头鬼脑的同事一定在背后搞小动作。

5.

他贼头鬼脑地想出各种办法来逃避责任。

6.

景藩便皱着眉喝道:‘在那儿~的干什么?滚出去!’ ★张爱玲《小艾》

贼头鬼脑的翻译
德语
schlau und heimlich
日语
ずる賢くこそこそ
法语
fourbe et furtif
英语
sly and sneaky
贼头鬼脑的字意分解
zéi
1:(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2:同本义。
3:特指杀害。
4: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5:刺客,杀人的人。
6:偷窃或抢劫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用贼,多指抢劫财物者,后来才指偷窃者)。
7:骂人的字眼。
8:祸害。
9:敌人;仇敌。
10:邪恶,不正派。
11:残暴;狠毒。
tóu
1:(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物的两端或末梢。
4:特指敌对的人。
5:头部有发部分。
6: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7: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8:件,桩。
9: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10: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tou
1:名词后缀。
2:方位词后缀。
gu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同本义。
3:万物的精怪。
4: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5: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6:隐密不测。
7:慧黠,机警。
8:姓。
nǎo
1:(形声。本义:脑髓)。
2:同本义。
3:头部。

贼头鬼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éi tóu guǐ nǎo)。abac式组合,贼头鬼脑意思是:形容人鬼鬼祟祟、诡计多端的样子,常用于贬义。 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行为鬼祟、心怀不轨的人,提倡正直和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