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飞舆 cè mǎ fēi yú

abcd式
拼音cè mǎ fēi yú
注音ㄘㄜˋㄇㄚˇㄈㄟㄩˊ
繁体箊馬飛輿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策马飞舆的解释
形容人策马飞奔,乘车疾驰,速度极快,表达一种急速赶路或紧急出行的状态。
出处

1.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车驰人走,越王策马飞舆,遂复宫阙。”

2.

出自《汉书·苏武传》,原句为“策马飞舆,疾如风发。”
寓意
强调速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
列子

1.

为了赶上婚礼,小明策马飞舆,及时到达了现场。

2.

在比赛中,运动员策马飞舆,迅速冲过了终点线。

3.

为了不耽误时间,送货员策马飞舆,确保货物准时送达。

4.

探险队为了赶在天黑前到达营地,策马飞舆,穿越了丛林。

5.

为了抢救病人,医生策马飞舆,迅速赶到了医院。

策马飞舆的翻译
德语
wie der Wind reiten
日语
風のように駆ける
法语
galoper comme le vent
英语
ride like the wind
策马飞舆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3:策略;计谋。
4: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5: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6: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7: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8:卜筮用的蓍草。
9: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10: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11:谋划;策划。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fēi
1:(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2:同本义。
3:泛指飞翔。
4:物体随风在空中飘游浮荡。
5:矿物药或颜料,研成细末,置于水中以漂去其浮于水面的粗屑。
6:疾速。
7:没有根据的。
8:不具姓名的。
9:凌空,高。
10:肌肉丰满。
11:奔驰的马。
12:飞星,流星的一种。
1:(形声。从车,舁(yú)声。本义:车厢)。
2:同本义。
3:车辆,尤指马车。
4:古地名 。汉置,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郡,南朝宋并入江都县。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西。
5:大众。
6:共同抬。
7:乘坐。

策马飞舆,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è mǎ fēi yú)。abcd式组合,策马飞舆意思是:形容人策马飞奔,乘车疾驰,速度极快,表达一种急速赶路或紧急出行的状态。 强调速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