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abac式
拼音fá bù dāng zuì
注音ㄈㄚˊㄅㄨˋㄉㄤˋㄗㄨㄟˋ
繁体罰不當噹辠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量刑失当
  • 处罚不公
  • 刑罚不均
反义词
罚不当罪的解释
指惩罚与罪行不相称,通常是指处罚过重或过轻。
出处

1.

《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2.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罚不当罪,民不服也。'
寓意
强调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处罚,反对不公正的惩罚。
列子

1.

他只是犯了一个小错误,老板却罚他扣一个月的工资,真是罚不当罪。

2.

小明因为迟到被罚站了一整天,家长认为这是罚不当罪。

3.

公司规定迟到一次扣全勤奖,但同事觉得这罚不当罪。

4.

学生因在课堂上打瞌睡被罚抄书100遍,大家都觉得这是罚不当罪。

5.

因为一个小失误被罚款1000元,朋友们都说这是罚不当罪。

6.

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的极少。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罚不当罪的翻译
德语
die Strafe passt nicht zum Verbrechen
日语
刑罰が罪に見合わない
法语
la peine ne correspond pas au crime
英语
the punishment does not fit the crime
罚不当罪的字意分解
1:(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lì,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2:同本义。
3: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4:讨伐;杀。
5:出钱赎罪。
6:发誓。
7:刑罚。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āng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7:用武力抵敌。
8:应当。
9:判决罪人,断狱。
10:在。
11:本,这。
12:假使。
dàng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7: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zuì
1:(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同本义。
3:罪人。
4:过失;错误。
5:刑罚。
6:捕鱼竹网。
7:归罪于。
8:惩罚;治罪。

罚不当罪,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á bù dāng zuì)。abac式组合,罚不当罪意思是:指惩罚与罪行不相称,通常是指处罚过重或过轻。 强调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处罚,反对不公正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