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yí sì zhī jì

abcd式
拼音yí sì zhī jì
注音ㄧˊㄙˋㄓㄐㄧˋㄅㄨˋㄅㄨˋㄎㄜˋㄅㄨˋㄅㄨˋㄔㄚˊ
繁体疑佀之踖不不可不不詧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的解释
指那些看似可疑的迹象,不能不进行仔细的调查和观察。强调对可疑事情要保持警惕。
出处

1.

《吕氏春秋·疑事》:“夫惑于似事者,而失于真士。此藜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2.

出自《论语·为政》中的“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寓意
提醒人们对可疑的迹象要保持警惕,及时采取行动,避免潜在的危险。
列子

1.

他在发现钱包丢失后,立刻对疑似之迹进行了仔细的调查。

2.

小王对邮件中的疑似之迹保持警惕,避免了网络诈骗。

3.

她在检查房间时,发现了疑似之迹,决定进一步核实情况。

4.

公司财务人员对账目中的疑似之迹进行了详细的审查。

5.

在公园散步时,他对周围的疑似之迹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的翻译
德语
verdächtige Spuren müssen untersucht werden
日语
怪しい跡は調べるべきだ
法语
les traces suspectes doivent être examinées
英语
suspicious traces must be investigated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的字意分解
1:(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2:同本义。
3:迷惑,犹豫不定。
4:猜度;估计。
5:疑问。
6:怪异。引申为责怪。
7:类似;好像。
shì
1: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1:(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2:同本义。
3:似乎。
4:给予,送给。
5:继承。
6: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
7: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影响及于他处,相当于“与”、“向”。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同本义。
2:留下的印子。
3: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4:功劳。
5:追踪;追寻。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í sì zhī jì)。abcd式组合,疑似之迹,不可不察意思是:指那些看似可疑的迹象,不能不进行仔细的调查和观察。强调对可疑事情要保持警惕。 提醒人们对可疑的迹象要保持警惕,及时采取行动,避免潜在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