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揜瑜的解释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瑕疵不能遮蔽美玉的光辉,形容某人或某物的优点远大于缺点。
出处
1.
西汉·戴圣《礼记·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为“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意思是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的,但优点更显著。寓意
鼓励人们关注事物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因小瑕疵而忽视整体的美好。
列子
1.
尽管小明的书法作品有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整体的艺术效果仍然令人赞叹。2.
这部电影虽然在某些细节上存在不足,但瑕不掩瑜,整体剧情和表演都非常出色。3.
虽然这幅画的色彩搭配不够完美,但瑕不掩瑜,画中人物的神态非常传神。4.
尽管这篇文章在论述上略有欠缺,但瑕不掩瑜,其中的观点非常独到。5.
虽然这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成功的。瑕不揜瑜的翻译
德语
Die Mängel verdecken nicht die Vorzüge.
日语
瑕瑾を掩わない
法语
Les défauts ne cachent pas les qualités.
英语
The flaws do not obscure the virtues.
瑕不揜瑜的字意分解
xiá
1:(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同本义。
3: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4:裂缝;罅隙。
5:引申为空虚、空子。
6:带红色的玉。
7: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ǎn
1:捕取;袭取。
2:遮蔽;掩藏。
3:承袭。
4:夺去。
yú
1:(形声。从玉,俞声。本义:美玉)。
2:同本义。
3:玉的光彩。比喻优点。亦形容美好。

瑕不揜瑜,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á bù yǎn yú)。abac式组合,瑕不揜瑜意思是: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瑕疵不能遮蔽美玉的光辉,形容某人或某物的优点远大于缺点。 鼓励人们关注事物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因小瑕疵而忽视整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