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无为 zhì rén wú wèi

abac式
拼音zhì rén wú wèi
注音ㄓˋㄖㄣˊㄇㄛˊㄨㄟˊ
繁体至人無爲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刻意为之
  • 人为干预
  • 强求
至人无为的解释
至人无为,意指最高境界的人不刻意作为,顺应自然,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出处

1.

《庄子·知北游》:“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2.

《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寓意
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追求一种超脱和自由的生活境界。
列子

1.

他追求至人无为的生活方式,常常在山中静修,享受自然的宁静。

2.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她选择至人无为,不去刻意讨好他人。

3.

至人无为的理念让他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不再为小事烦扰。

4.

他深信至人无为的哲学,努力在工作中保持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5.

至人无为的生活态度让他在面对变故时,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至人无为的翻译
德语
Der ultimative Mensch handelt ohne bewusste Anstrengung
日语
至人が無為に行動する
法语
La personne ultime agit sans effort délibéré
英语
The ultimate person acts without deliberate effort
至人无为的字意分解
zhì
1:(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3:来;去。
4: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5:深。
6:得当;恰当。
7:真挚;诚挚。
8:周到。
9:大。
10:极;最。
11:一定;必。
12:竟,竟然。
13:夏至、冬至的简称。
14: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15: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16:准则。
17:乃;乃至;以至。
18:至于,甚至于 ——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19:到…时候。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至人无为,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rén wú wèi)。abac式组合,至人无为意思是:至人无为,意指最高境界的人不刻意作为,顺应自然,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 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追求一种超脱和自由的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