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响磬鸣的解释
形容钟声和磬声同时响起,常用于描述音乐或声音的和谐美妙。
出处
1.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洛阳一寺院里的磬常常自鸣,僧侣为此忧患成疾。其友知此事后,用锉将磬锉了几处,磬从此不再自鸣。用现代的理论解释,当为共振现象。2.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钟鼓乐之,琴瑟友之。'虽然原文未直接提及钟响磬鸣,但钟和磬在古乐器中的配合使用是常见的。寓意
强调声音的和谐与美感,常用于描述音乐或宗教仪式中的氛围。
列子
1.
音乐会上,钟响磬鸣,观众们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2.
庙会上,钟响磬鸣,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3.
在古乐演奏中,钟响磬鸣,令人仿佛穿越到古代。4.
早晨的寺庙里,钟响磬鸣,宁静而庄严。5.
传统婚礼上,钟响磬鸣,祝福新人美满幸福。6.
~的现象并不奇怪钟响磬鸣的翻译
德语
das Läuten von Glocken und Klangsteinen
日语
鐘と磬の音が響く
法语
le son des cloches et des carillons qui résonnent
英语
the sound of bells and chimes ringing
钟响磬鸣的字意分解
zhōng
1:(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2:同本义。
3:又。
4:又。
5:又。
6:专指佛寺悬挂的钟 。用以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
7:泛指一般报时的钟。
8:(形声。从金,重声。本义: 古时盛酒的器皿。现也称“盅”)。
9:同本义。
10:大酒杯。
11:酒杯、茶杯,与“盅”通。
12:古容量单位 ,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13:集聚。
14:介词。适逢,当。
15:寄托。
xiǎng
1:(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2:同本义。
3:声音。
4:音讯。
5:清晰地发出声音。
qìng
1:(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同本义。
3:弯腰。表示谦恭。
4:假借为“骋”。纵马奔驰。
5:空,尽。
míng
1:(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同本义。
3: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泛指发声。
5: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震惊。
7:申告。
8:言说;称说。
9:闻名,著称。
10: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钟响磬鸣,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ōng xiǎng qìng míng)。abac式组合,钟响磬鸣意思是:形容钟声和磬声同时响起,常用于描述音乐或声音的和谐美妙。 强调声音的和谐与美感,常用于描述音乐或宗教仪式中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