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知书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有文化,识字并且读过书,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出处
1.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2.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寓意
强调知识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列子
1.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识字知书,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2.
在乡村教书的老师,识字知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3.
她识字知书,经常给大家讲解古诗词,深受大家喜爱。4.
这个小镇上的老医生,识字知书,医术高超,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5.
虽然年纪大了,但老先生识字知书,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写作。6.
一百多代表中,‘~’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五识字知书的翻译
德语
gebildet und belesen
日语
読み書きができて教養がある
法语
alphabétisé et éduqué
英语
literate and educated
识字知书的字意分解
shí
1:(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同本义。
3:认识。
4:赏识。
5:感觉;识别;辨别。
6:见识;知识。
7:相知的朋友。
8:思想或意识。
9:刚才。
10:姓。
zhì
1:旗帜
2: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3:标记。
4:加上标记
5:记住。
zì
1:(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2:同本义。
3: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4:抚养;养育;教养。
5:爱。
6:教育;教课;传授知识。
7:治理。
8:取名;取表字。
9:女子许嫁。
10:文字(古时单体叫文,合体叫字,后人逐渐不再严格区别)。
11:表字,人的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12:名号。
13:用文字写成的凭据、字条或短柬。
14:书法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15:书法作品。
16:书信。
17:姓。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识字知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í zì zhī shū)。abac式组合,识字知书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有文化,识字并且读过书,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强调知识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