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的解释
形容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不得不冒险一试。
出处
1.
《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2.
出自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铤而走险,胆大包天'。寓意
提醒人们在绝望时要谨慎,不要轻易冒险,避免更大的损失。
列子
1.
他在生意失败后,铤而走险地投资了一个高风险项目。2.
失业后,他铤而走险地尝试了从未做过的工作。3.
她在感情受挫后,铤而走险地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4.
为了挽救公司,他铤而走险地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5.
面对困境,他铤而走险地决定独自旅行以寻找新的机会。6.
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的,更是不得了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铤而走险的翻译
德语
verzweifelte Maßnahmen ergreifen
日语
必死に手段を講じる
法语
prendre des mesures désespérées
英语
take desperate measures
铤而走险的字意分解
dìng
1:铜铁矿石。
2:铜铁质的坯料。
3: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金银,其重数两至数十两不等。
4:锭子,纺车或纺纱机上绕纱的机件。
tǐng
1:(形声。从金,廷声。本义:未经冶铸的铜铁。读dìng)。
2:快跑的样子。
3:空;尽。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zǒu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同本义。
3:逃跑。
4:往。奔向某地。
5:泄漏。
6:丧失,失去。
7:泛指兽类。
8:车轮。
9: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xiǎn
1:(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2:同本义。
3:地势险峻、危险。
4:地势不平。
5:邪恶。
6:艰难;困难。
7:奇特,怪异。
8:阴险,难以揣测。
9:危险。
10:要隘,险要的地带。
11:道路。
12:防御工事。
13:差一点。

铤而走险,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ǐng ér zǒu xiǎn)。abac式组合,铤而走险意思是:形容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不得不冒险一试。 提醒人们在绝望时要谨慎,不要轻易冒险,避免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