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意之法 zhū yì zhī fǎ

abcd式
拼音zhū yì zhī fǎ
注音ㄓㄨㄧˋㄓㄈㄚˇ
繁体誅意之灋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宽仁之政
  • 德政
  • 仁政
诛意之法的解释
指的是一种极端严厉的法律或政策,通常用于形容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统治或严苛的法律条文。
出处

1.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集注:“夹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2.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原文为'商君治秦,法令至行,诛意之法施焉',描述商鞅在秦国推行的严酷法律。
寓意
警示人们严酷的法律和政策会对社会造成严重伤害,强调宽容和仁政的重要性。
列子

1.

古代的某些统治者实行诛意之法,导致民不聊生。

2.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实行诛意之法的黑暗王国。

3.

历史书上记载了秦国商鞅变法时曾实行诛意之法。

4.

在讨论古代法律时,常常会提到诛意之法的残酷性。

5.

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时,了解到诛意之法对社会的影响。

诛意之法的翻译
德语
Gesetz der Bestrafung nach Absicht
日语
意図による罰則の法
法语
loi de punition par intention
英语
law of punishing by intention
诛意之法的字意分解
zhū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7:又。
8:要求;索取。
9:讨伐。
10:铲除。
11:记述。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7:意图。
8:神情、态度。
9:意料;猜测。
10:怀疑。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同基本义。
3:又。
4:法令;规章;制度。
5:标准;模式。
6:方法;办法。
7: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8:尊称佛家的事物。
9: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10:法国的简称。
11:合法。
12:效法。
13:守法。
14:依法处治。
15:姓。

诛意之法,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ū yì zhī fǎ)。abcd式组合,诛意之法意思是:指的是一种极端严厉的法律或政策,通常用于形容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统治或严苛的法律条文。 警示人们严酷的法律和政策会对社会造成严重伤害,强调宽容和仁政的重要性。